中国精酿啤酒文化 | 将会更趋于地域性和第三产物

酒花儿

酒花儿

2016-11-08


中国精酿啤酒走到现在这么些年头,有好有不好,这是一个陌生产物从无到有都要经历的过程,在需要产品文化的今天,无论中国精酿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文化,它的表面文化一定是不统一,且逐步向地域性文化和第三产物去靠拢。比如很多中国精酿啤酒的品牌名称已经有了地域化,很多店面的主题也都趋于第三产物。再说的白话点:精酿啤酒的文化是结合地域以及你身边的人群而形成。但它又很开放,敞开怀抱等你进来,而不像街边的站街女一样拉你进屋。另外中国精酿没有圈子,一定要去掉圈层化,我们每个人应该是辐射源去感染身边每一个人,如果硬要给中国精酿加上一个文化头衔,那就是“包容”。


11月5日,我从黄山骑车到景德镇,这一路听了小辫儿老师第八期和第九期的扯啤,大致的中心思想围绕的是啤酒应该有文化而展开的辩论。听完以后,做为一个普通的精酿爱好者和从业者,心中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说实话,以前对于某一个未曾到过的城市,我都或多或少抱有一些幻想或者激动之心,但最后的结果不全是好的。所以这次来景德镇之前也就没有抱什么希望,只是像以往一样:到达→城市转一转→探访一下精酿店→写写总结→睡觉→继续赶路。仅此而已。


但或许冥冥之中就决定了今天的遭遇是与文化相关的,到达景德镇时天色已晚,根据搜集到的线索,在老雕塑瓷厂里面有一家精酿酒吧叫江南树懒。根据导航指引,我来到这里,但感觉像到了另一个世界!


雕塑瓷厂建于1956年,走近雕塑瓷厂,错落有致的厂房,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现代风格的陶吧酒吧,高耸入云的窑囱,墙壁上保留着各个时代的标语,相映成趣;厂区内穿着工服的瓷工与打扮时尚前卫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历史与现实、工业与艺术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好生热闹。


来到了今天探访的酒吧,大概是晚上20点左右,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经慢慢聚集到了这里,按照以往探访陌生店面的惯例,我都是先偷偷摸摸到店里点上一杯酒然后坐在角落里,观察着店里的情况,然后再去找店家聊一聊。这一次也一样。店的创始人是一对父子,老薪和小薪,祖籍黑龙江人。小薪是一个陶瓷手艺人,从事陶瓷事业多年,不过由于工作过于乏味和辛苦又喜欢上了精酿啤酒,所以开了一个精酿酒吧去服务景德镇,而老薪在杭州生活了十几年,后来自己的儿子决定开店后毅然决然举家搬迁来到了景德镇,陪儿子一起开店,这种上阵父子兵的酒吧我是第二次见(第一次见识在河北沧州的调啤,也是爷俩在忙活)。


江南树懒1478598883990907.jpeg


我介绍了我的来意后,老薪和小薪十分热情的给我介绍了景德镇的情况、陶瓷的情况、开店的目的,还带我在他这3层将近200平米的店面参观了起来。



大概到了22点,店面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很奇怪的是来的大多数都是外国人和一部分打扮特别文艺的“文艺青年”。我很好奇作为一个非常小的城市,为什么会有大批的老外和文艺青年呢?带着这个疑惑我问了问小薪。


小薪告诉我:“CHINA 是中国的意思但在陶瓷手艺人眼中 CHINA就是陶瓷的意思,是世界陶瓷的麦加圣地,他们这些人来自世界以及全国各地,他们来到景德镇的目的一个是朝圣、再有就是想在他们心目当中的胜地去做一件作品,久而久之,每年国内外大量的陶瓷艺人都会定期来景德镇学习和制作陶艺,这也成了一种现象,陶瓷艺人也把景德镇当成了自己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阵地,所以也造就了这个地方(雕塑瓷厂)成为了世界各地及全国文艺青年的聚集地”。


然后我们碰杯喝了一口酒,继续聊到,那你开这个店的目的是?


小薪接着说到:“一开始就是自己喜欢,而且景德镇没有这个,后来做着做着,大家反而特别感谢我们的店,因为这里已经成为陌生的陶瓷手艺人惺惺相惜的地方,他们来到这里从陌生到认识,然后成了很好的朋友,所以对他们来说,喝一杯好的啤酒,认识一群好的艺人,对于他们包括对于我,都是特别有意义的,这也是文化与艺术、啤酒与社交的完美结合”。


后来和小薪和老薪聊到很晚,离开了店以后,捧着自己微醺的大脑,开始结合最近讨论的热火朝天的啤酒有文化陷入了思考,到底什么才是中国精酿啤酒的文化?结合着过去一段时间的经历以及之前的经历,我个人觉得啤酒与文化应该是这样的一种关系。那就是:没有统一性,它是一种地域性文化与第三文化结合的产物。



首先是地域性


中国几乎是没有统一的习性的(当然除了时差以外),任何所谓的国粹、任何的语言、饮食以及风俗都有很强的地域性。


比如,我们经常说京剧是国粹,但他也仅仅是部分地域性的产物,没有说全国各地都在听京剧,所以之前雪花啤酒做了一款京剧脸谱的啤酒,致力打造以京剧国粹为核心思想的啤酒,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不是很买账,因为得不到大多数人的共鸣,最后就沦为了挂羊头卖狗肉!



再有就是语言


我国在2015年统计,中国光收录的方言就将近130个,每个地区甚至每个县每个村的方言也许都有分支,所以语言也是有地域性的,比如“哈啤酒”,这个方言我知道是“青岛人”的,你把哈啤酒扔其他地方就不一定合适了。


再有就是饮食习惯,中国大多数精酿酒吧为什么都在选择做西餐,因为很多人自认为:一、简单的西式简餐对厨房要求不高,制作简单不需要准备大量的材料去制作,半成品加工就可以。二、舶来品在中国是没有区域限制的,认为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喜欢这种洋文化,但其实在中国,卖得最好的还是在本地卖自己的本土食品,很多地方麦当劳肯德基都关门了也比比皆是,中国人一窝蜂去追,终归会吃回传统。这就像当年的红酒市场一样,上万品牌进入中国,但对于我们来说,能记住的无非就是拉菲,庄园等几个品牌,其他的品牌你还有记得住的吗?精酿啤酒也是这样,外国啤酒一窝蜂进入中国,但喝来喝去还是喝回了自己喜欢的品牌和口味,这就是所谓跟风,并不代表无区域化统一。


还有一点就是风俗


风俗就是继承下来传承的传统,它又包含了吃、喝、艺术等,这是一个很庞大的词汇,是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比如节日风俗,很多地方在二十四节气都会通过祭拜、庆典、吃喝来庆祝这一天的到来,这叫做节日风俗。再比如婚姻,婚姻就是一种风俗,你到了一定岁数家里就开始催你结婚,催你生孩子等,这就是婚姻风俗。

然后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风俗,蒙古有蒙古包;回族不吃猪肉,不吃动物的血和自死之物;傣族人过泼水节;维吾尔族人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等等!



再有就是第三产物


第三产物的形成不再与地域相关了,它更是精神文明逐步升级后,思想与行为的相互吸引,比如:我喜欢摇滚乐,你喜欢摇滚乐,那咱俩就成立个摇滚乐迷俱乐部吧,下一次再有人也喜欢就可以加入进来,久而久之,摇滚乐的范围就形成了,慢慢就成了一个现象,例如当年张北音乐节38万人在现场。


再有,户外群体的形成、摩托车爱好者群体的形成、绘画群体的形成、同性恋主义的形成、包括我这次在景德镇遇到的陶瓷手艺人群体的形成。这都是所谓的第三产物。它的好处是几乎无地域性,但又将界限画的比较清晰,但包容性又非常大,属于敞开怀抱等你来认可,而非我要强制洗脑让你去认可我们的一种状态!


当然有些东西也会越走越极端,最后成了,你不认可我,我就抨击你,其实这都是特别没道理的。

 

所以,写了这么多,我个人想总结的就是:啤酒与文化不冲突,但二者又是你包含我,我也包含你。如果你想让你的啤酒包含文化,那势必你的品质要有所提升,但如果你想让你的文化包含啤酒,那么你的文化一定是开放性包容性的而非我强迫你给你洗脑去接受的,而啤酒就成了社交工具的一种,他也可能被咖啡被茶替代。

 

中国精酿啤酒走到现在这么些年头,有好有不好,这是一个陌生产物从无到有都要经历的过程,在需要产品文化的今天,无论中国精酿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文化,它的表面文化一定是不统一,且逐步会向地域性文化和第三产物去靠拢的。


再通俗点说:精酿啤酒的文化是结合地域和你身边的人群而形成的文化。但它又很包容,敞开怀抱等你进来,而不是像街边的站街女一样拉你进屋。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感觉就跟中国的红楼梦一样,易学家看到了浅;道学家看到的是淫;理学家看到的是逆;哲学家看到的是乱;韵律学者看到的是混;文学家看到的是满。社会学家看到的是短。每个人的立场不同感受就各异。

 

中国精酿没有圈子,一定要去掉圈层化,我们每个人都是辐射源去感染身边每一个人,如果硬要给中国精酿加个统一的文化头衔,那就是“包容”。儒家思想中的“和而不同”,用在这里最恰当不过!

 

现如今,中国精酿啤酒的地域性文化已经逐步产生,例如很多酒吧酒厂给自己啤酒起的名字就很地域性,另外很多酒吧酒厂主题鲜明,敞开怀抱等待与其思想能够交融的人群出现!


- THE END -




用户点评 共 1 条评论

米匠
米匠 2019-05-21 11:38

后面用了很多高大师的话,也不注明出处,不讲究!!!